木灵鱼儿
阅读:2091
node笔记1
cmd命令:
e:
可以直接切换到e盘盘符
cd xxxx/xxx
进入到项目目录
node xxx.js
执行程序
vscode 建议安装code runner
插件,可以直接运行node的js
http模块使用
创建一个server.js文件。
const http = require("http");
//创建服务器http
// request 请求的信息
// response 响应给浏览器的信息
var server = http.createServer((request, response) => {
console.log("有人来了");
});
//监听+端口
server.listen(8080);
先引入http模块,由于模块我们本身并不需要去修改他们,都是const创建变量。
接着创建一个http服务,并且他有一个回调,回调有两个参数,第一个浏览器的请求信息,第二个则是后端要响应给浏览器的信息。
有了服务我们还需要端口,端口就像门牌号,有了端口才能正确的找到后端服务。
此时我们可以本地浏览器打开localhost:8080
浏览,但是暂时还没有给浏览器返回内容
返回内容
var server = http.createServer((request, response) => {
response.write("返回给浏览器的内容");
response.end();
});
保存后需要重新启动后端服务才可以,再刷新浏览器可以查看有输出内容。
获取浏览器的请求信息
通过request
参数的url
属性,我们可以获取到浏览器请求的地址:
比如浏览器的链接是:localhost:8080
,他请求的就是一个根目录,他的url就是/
如果是`localhost:808/1.html
,url就是、1.html
此时能够获取到请求的信息,我们还需要从服务器获取对应的文件,这里还要了解一下fs模块。
fs 模块
fs模块实际上就是文件模块的简称(File System),他用于服务器从磁盘获取文件。
const fs = require("fs");
//读取文件
fs.readFile('aaa.txt',(err,data)=>{
if(err){
console.log("读取失败");
} else {
console.log(data.toString());
};
});
readFile方法有两个参数,第一个就是文件路径,第二个则是回调函数,因为读取文件是一个异步操作。
回调函数有两个参数,第一个是错误信息,如果无,err则为null,data默认是一个二进制信息,通过toString转换成可阅读的文字。
fs.writeFile("aa.txt", "内容", (err) => {
console.log(err)
});
writeFile是一个写入方法,有三个参数,第一个为要创建的文件名,第二个为文件内容,第三个为回调函数,回调函数只有一个err错误信息参数。
所以,一个基本的流程就是,浏览器发出请求,服务器接收请求,然后通过fs获取文件并返回,并且要注意就是,服务器是直接返回data,也就是二进制文件,toString只是用于我们自己阅读,机器之间的交流还是二进制的。
一般文件我们都是存放在一个www文件夹下,然后获取,这样文件的更新并不会影响后端服务的运行,两不干扰。
因为文件读写服务是异步的,文件也不是放在后端里面的,而是存放在磁盘中,从而形成一个基本的后端服务。
get请求和querystring模块
request.url
可以获取url地址,而get请求的数据也都在url地址上,我们可以自己手动截取,但是node有一个插件,可以更方便的获取到数据。
const http = require("http");
const querystring = require("querystring");
var server = http.createServer((request, response) => {
if (request.url.indexOf("?") !== -1) {
const arr = request.url.split("?");
const url = arr[0];
console.log(querystring.parse(arr[1]));
} else {
console.log(request.url);
}
}).listen(8080);
arr[1] = "user=xxx&pass=ssad"键值对
通过querystring.parse(arr[1])
的方式转换成对象
{ user: 'xxx', pass: 'ssad' }
使用querystring模块可以方便一些,但是还是需要自己筛选一次,也不能说很方便,所以又有了一个url模块
get请求和url模块
const http = require("http");
const urlLib = require("url");
var server = http.createServer((request, response) => {
const obj = urlLib.parse(request.url,true);
const url = obj.pathname;
const get = obj.query;
console.log(url,get);
}).listen(8080);
url模块相对去querystring更便捷一些,他会将url地址解析成一个对象,里面有很多参数,通过parse方法将浏览器请求的地址传入,并且支持第二个参数。
第二个参数的作用是将query字符串解析成对象,默认url模块解析的query是一个字符串"user=xxx&pass=ssad",true之后,就会解析成
{ user: 'xxx', pass: 'ssad' }
post
post相对于get,他的大小就大的多,post可以到1g的大小,而get却不能小于32kb。
post的数据获取就不是从url上获取了,他有两个事件,一个是data事件,一个是end事件。
因为post的数据会很大,所以会分段传输,每传输一次data触发一次,而end事件则是在所有数据传输完毕后触发的。
const http = require("http");
var server = http.createServer((request, response) => {
let str = "";
request.on("data",(data)=>{
str += data;
console.log(data);
});
request.on("end",()=>{
console.log("传输结束");
});
}).listen(8080);
post的数据实际上和get传过来的数据是一样的,也是这种:"user=xxx&pass=ssad"字符,所以我们可以使用querystring模块对这段文本进行解析
const http = require("http");
const querystring = require("querystring");
var server = http.createServer((request, response) => {
let str = "";
request.on("data",(data)=>{
str += data;
console.log(data);
});
request.on("end",()=>{
console.log(querystring.parse(str));
});
}).listen(8080);
综合
const http = require("http");
const fs = require("fs");
const querystring = require("querystring");
const urlLib = require("url");
//创建服务器http
// request 请求的信息
// response 响应给浏览器的信息
http.createServer((req, res) => {
//get
const obj = urlLib.parse(req.url, true);
const pathname = obj.pathname;
const get = obj.query;
//post
let str = "";
let post = null;
req.on("data", data => {
str += data;
});
req.on("end", () => {
post = querystring.parse(str);
})
//文件
const filename = "./www" + pathname;
fs.readFile(filename, (err, data) => {
if (err) {
res.write("404");
} else {
res.write(data);
}
})
console.log(get, post);
}).listen(8080);
版权申明
本文系作者 @木灵鱼儿 原创发布在木灵鱼儿 - 有梦就能远航站点。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
相关推荐
Nginx默认不支持带下划线的头信息
前言最近国庆了,由于主要计划被迫放弃,所以只能走点次要计划,就是将个人全栈开发的书签系统移动到其它服务器上,主要还是因为财力问题,无法供给多台服务器,腾讯云也没有什么好活动,全是老用户与狗不得参与系列。无奈的搬运,其中最简单的是项目打包带走,数据库的还原,站点的配置,其中我就遇到了个贼奇葩的问题,就是我的头信息总是获取不到。一开始我是以为是我的反代服务的问题,因为是nodejs的后端服务,如果想要通过域名访问api就不得不通过反代的方式来使用。反代是将a的请求接受后自己再发给真实服务,然后将真实服务的返回再返回给a,其中我们知道一个xhr请求是有很多参数的,其中header头信息也是一种...

关于api请求被缓存从而引发的一连串知识(from disk cache)
起因我写了一个axios的get请求,他会在网页加载后运行,从服务器获取数据,根据status状态值来判断我是否需要进行弹窗提示,弹窗会有一个按钮,点击后会通过location.href跳转到另一个页面,在另一个页面,会有一个返回按钮,触发history.back()返回上一页。当然,在运行href跳转前,会通过api请求告诉后端,我已经点击了弹窗,下次请求不要再运行弹窗了。但是在下一个页面点击返回时,弹窗依旧会被弹出,后端说他没有看到请求记录,但是前端f12依旧可以看到api请求,并返回了200状态码。由于是手机调试,看不到具体的原因,只有在pc端,在不勾选停用缓存时,才能看到在请求的...
base64转file文件方法
使用canvas操作内容后,如果想保存图片之类的操作,就无可避免的要处理这一步,因为canvas导出的是base64格式的文件,如果你只做预览还好,存储的话,就要想办法了。我的想法是转成上传文件的那种file格式。方法如下:/** * @description: 将base64转换为文件对象 * @param {*} dataUrl base64 * @param {*} fileName 文件名 * @Date: 2021-06-30 14:33:47 * @Author: mulingyuer */ export function dataURLtoFile(dataUr...
koa框架16 基础数据GET、POST、文件上传
GET数据get的数据相对来时很简单,直接从ctx的query属性里面就可以直接获取到对应的数据router.get("/",async ctx=>{ console.log(crx.query); });POST数据post 相对来说难一点,我们需要使用一个中间件帮助我们获取数据安装:koa-better-bodynpm i koa-better-body由于这个插件使用的是generator,koa会提示这个不推荐的报错,所以我们还需要一个koa的转换插件:koa-convertnpm i koa-convert我们需要在激活body时 ,用conver...
koa框架6 基础入门之http
http协议HTTP1.0 (RFC-1945) 每次发起一个连接,完成后断开连接,然后因为这样太费资源,又出了1.1,也就是现在常用的httpHTTP1.1 (RFC-2616) 支持持久连接HTTPS (RFC-2818) 安全,加密传输HTTP2.0 (RFC-7540) 加密,头部压缩,服务端推送,请求管线,多路复用http消息结构由两部分组成,一个header头部,一个body内容。header <= 32kbbody <= 1g大小上有限制,2.0的话,容量应该会升级。http状态码1xxx 消息(知道就行,不需要处理)2xxx 成功3xxx 重定向4x...